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沥,详该条。
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子、寅、辰、午、申、戍为阳。
见《本草求真》。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发热较高,如火灼之状,手抚病人的皮肤,有灼手感觉。见于多种热性病。
即津液受伤。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由于高热,出汗过多,或感受燥邪,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痛。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咽干口燥等。
即水痘,详该条。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不止,兼下物如牛膜片,昏迷倒地,乃血气结聚,变成此症。症虽惊人,却无大事,宜服朱雄丸(朱砂、雄黄、白茯苓)”。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茎山之别名,详该条。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