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府,见该条。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杜茎山之别名。各详该条。
书名。2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
见《江苏药材志》。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病证名。梁翰芬《眼科学讲义》:“肉沙之证,风热之邪,滞在太阳,气血凝结所致。胞皮内生红粒,状如碎沙粒,藏在胞皮之内,旧说称为鱼子,其大者,即谓之为石榴,色红,日久不除,必致连累睛珠,多致昏瞆。”参见鱼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病名。指食咸味过度引起哮嗽者。《不居集》卷十五:“咸哮咳,因食咸物所伤,以致哮嗽不止。用白面二钱,砂糖二钱,通搜和,用糖饼灰汁捻作饼子,放在炉内蝶热,划出加轻粉四分,另炒略熟,将饼切作四亚,掺轻粉在内
【介绍】:见赵良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