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痛

猜你喜欢

  • 三棱子

    见《广西中药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饮气嗽

    病证名。指咳嗽由水气凌肺引起者。《外台秘要》卷九:“饮气嗽者,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冲入于肺,肺得此气,便成嗽。久而不除,渐成水气。”又:“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其状亦不限四时,昼夜嗽不

  • 白头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阴地流泉

    流于阴地的泉水。因长期不见日光,又含有动、植物腐烂后的毒质,如不经处理,饮后易引起中毒。

  • 芮(ruì 瑞)六吉

    【介绍】:见芮养仁条。

  • 香蟾丸

    ①《幼科发挥》卷三方。木香、人参、黄芪、当归、桔梗、三棱、莪术、鳖甲、绿矾、枳实、使君子、川楝根皮、诃子、干蟾各七钱五分,黄连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中有癖

  • 心阳不振

    同心阳虚。详该条。

  • 囟陷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

  • 终始

    《灵枢经》篇名。本文强调针刺之道,须明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故名。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最后讨

  • 筋骨疼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筋骨疼痛痧》:“筋骨疼痛,多延蔓终身,治此者,或风,或湿,或气阻、血凝,或流痰、流火,如此而已,然有效,有不效,或为痧暗相缠,令人莫识,此痧甚慢,不可不知也。”治宜放痧,方用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