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
见针灸传真条。
见针灸传真条。
指胆气,详该条。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膺,名曰甘疽。”多由忧思气结而成。生于胸部中府穴下。初起如谷粒,色青,逐渐长大形如瓜蒌,色转紫红,坚硬疼痛,憎寒壮热。溃脓,稠者为顺;若过十天、半月,不成脓,寒热不解,脉见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
【介绍】:见臧中立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指寒之在气分者,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宜桂枝加附子汤,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白茅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