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约1563~1640【介绍】:明代著名医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因有军功被任为绍兴卫指挥。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十几岁时,从名医金英学医;中年从军,曾
选穴法的一种。指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如头部疾患或颅脑手术选取下肢部穴位等是。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鸡眼草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金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全名觉吾·伦珠扎西。著有《新老宇陀·元丹贡布传》一书。详细介绍新老宇陀的生平事迹。民族出版社于1982年根据拉萨木刻版出版排印本。国外有英译本。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①指大便稀薄。《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②指泄下污积粘垢。《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戴复庵云:溏泄者,污积粘垢。湿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证名。指腹部肌肉或腹皮胀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类经·运气类》:“胪,皮也。一曰腹前曰胪。”参见腹胀、肿胀条。
见伤寒论注条。
病名。指胃气上逆而致咳者,症见呕而咳,甚则吐蛔者。《素问咳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治用乌梅丸、异功散加川椒、乌梅,加味二陈汤等。参见脾经咳嗽条。
综合性医书。8卷。明·孙志宏撰。刊于1629年。本书以介绍临床各科病证证治为主,卷1~5,内科杂病,兼及五官、口齿病证;卷6~8分述幼科、妇科、外科病证,述证简要,方治详备,于诸证主方后,附有成方及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