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世补斋医书条。
指肾病邪气壅盛。《景岳全书·传忠录》:“肾实者,多下焦壅闭,或痛或胀,或热见于二便。”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病名。系指痈发于喉之两旁,夹喉而生,故名。多由肝胃火毒上炎所引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夹喉痈生喉两旁,肝胃毒热发其疮,疮与结喉痈同治,尤嫌痰壅不时呛。”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多由痰浊瘀血凝滞而成。本症初起,睑生硬结,色白而坚,日久渐大,如杯如升。治宜消痰化湿,散结行瘀。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阳经别,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固,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不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介绍】:宋代医生。精通医药及针术,善治危重病人。民间曾传他治愈一例喉蛾的验案。
见《广州植物志》。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