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法则。同合治内腑。即六腑的疾病,可用该经的下合穴治疗。详下合穴条。
便,方便、适宜。《灵枢·师传》:“寒中之属则便热。”“便热”一方面指病人因里寒而喜欢温热食物和居处环境,故“临病问所便”,了解病人有“便热”的情况有助于对里寒证的诊断。另一方面指里寒证适宜用温热性药物
针刺术语。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不使消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脐中两旁各1寸处。主治泄痢脓血,肠炎,消化不良,习慢性便秘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介绍】:东晋时期大臣,兼通医学。陈郡(今河南淮阳)人。讲求孝道,深得晋孝武帝的赏识,后因争权夺利失败自杀。著有《殷荆州要方》,已佚。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证名。见《中医临证备要》。由火热上炎所致者。症见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治宜清热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液伤者,症见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