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气,脾积名痞气,肺积名息贲,肾积名贲豚。宋以后将饮食所伤而致的食滞气结之症,亦称为积,《济生方》卷四:“积者伤滞也,伤滞之久,停留不化,则成积矣。”《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他如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又或起居无节,寒暖不调,致随其所食之物,及所伤寒热之气结成积聚,或有块,或无块,面色青,肌体瘦,心腹胀满,噫气吞酸者,又当条款而列陈之。”并在五积之外,又列酒、食、面、肉、果、菜、茶、水等十八种积。积病多由起居不时,忧喜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气机不运,沉寒郁热,痰水凝结,瘀血蕴里,食积久滞,邪正相结而致。治宜破坚消积为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证治准绳·杂病》:“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初治其邪入客后积块之未坚者,……治其始感之邪与留结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补之,约方适其主所为治。及乎积块已坚,气郁已久,变而为热,热则生湿,湿热相生,块日益大,便从中治,当祛湿热之邪,其块之坚者削之,咸以耎之。此时因邪久凑,正气尤虚,必以补泻迭相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以末治,即住攻击之剂,因补益其气,兼导达经脉,使营卫流通,则块自消矣。”参见积聚、癥瘕条。

猜你喜欢

  • 敲爻歌

    气功著作,相传为吕洞宾撰。本书是敲着八卦爻辞板为节拍演唱的宣传气功基本理论、功法的歌诀。全文可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指出进行气功养生的宜忌,要节制性欲、戒酒色,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第二部份指出行气功法时,

  • 肺痈喘

    证名。指肺痈病症所出现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其喘必兼口燥、胸中隐痛、咳唾腥臭脓痰及高热等症。多因邪火热毒挟痰瘀壅阻于肺所致。治宜保金化毒为主,如桔梗汤加防风、橘红、银花、麦冬或千金

  • 膝游风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

  • 叶氏伏气解

    见国医百家条。

  • 阴廉

    经穴名。代号LR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2寸,长收肌外缘处。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支;并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 食积喘逆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详该条。

  • 三叶佛甲草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 骈指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又称平掌押手法。是以左手五指相骈,手掌平伸,按放于施针部位,使穴位适当食、中二指缝间,针由缝间进入的押手方法。多用于长针进针或腰背臀部的穴位。

  • 论方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用以试验其对古代医方的配伍原则以及君、臣、佐、使的理论和方法等的掌握情况。相当于今之方剂学考试。

  • 血风眼症

    病证名。古人指悲哭太过,损耗精血,以致眼泪汪汪,血障满眼(清·佚名《广勤轩遗稿》)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