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①指汗多阳气亡逸之症。《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汗多不止,真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伤寒病发汗过度,易致亡阳。《伤寒论》用大青龙汤有“汗多亡阳,遂
①见《花镜》。为卷柏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独活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姚澜条。
①经穴名。代号GB3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前缘处;或于阳交穴前方1寸取穴。一说“在外踝上六寸”(《循经考穴编》)。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
指小腿浮肿。出《素问·藏气法时论》。亦称足胫肿、足胻肿、足胫胕肿。为水肿病常见症状之一。详脚肿、水肿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元仪,江苏苏州人。学医于李中梓、喻嘉言,尽得其传,为当时名医,撰有《印机草》(又名《马氏医案》)一书,另校定沈朗仲所撰之《病机汇论》一书。
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五。指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又称头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详头晕条。
痰证之一。①指痰水与热相搏的病症。《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膈,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②即火
《外科理例·补遗》方。白矾二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五分,牛黄三钱,白砒一两五分。先将砒末入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加余药末,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放疮内,疮
病名。指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上:“杨梅结毒,妄投丹药,伤人脏腑,药毒上攻,咽喉腐败,年久月深,患成天空,鼻孔塌陷。”参见天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