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病名。由于跌打、挤压、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患处疼痛、肿胀、青紫、压之痛剧,但皮肤完整无破伤;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甚则伴有内脏损伤。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
书名。8卷。清叶大椿撰。刊于1732年。卷1论痘症病机及诊法;卷2为顺、逆、险三类痘病各十八朝的证治图解,共54图;卷3兼证辨治;卷4作者医案;卷5选录古人医案,共23家;卷6选录古人痘疹论述,共10
见《本事方》。为猪牙皂之简称,详该条。
见《金匮翼》卷五。即锡类散,见该条。
指上眼睑,又称目上弦。见目弦条。
书名。10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一些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以求阐明要旨,书中删去林亿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