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条根

百条根

①见《泉州本草》。为一枝黄花之别名。②见《杨氏经验方》。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元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 黄芪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鲜茅根、生石膏各12克,蜂蜜30克,甘草末6克,山药末9克。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十余沸,去滓取汁,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成膏,再入蜂蜜,令微似沸,分三次服,一日服完。治肺

  • 瓷针

    即陶针。参见该条。

  • 雪里梅

    ①见《文山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②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蛇根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麻里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野冬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 止疟丹

    《医学心悟》卷三方。常山(酒炒)、草果仁(去壳)、半夏曲(姜汁炒)、香附(酒炒)、青皮(醋炒)各四两。为细末,用神曲十二两,米饮煮糊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至二丸,大枣五至六枚煎汤送下。治疟疾。

  • 太医院都事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 湿痹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 李宁

    【介绍】:北宋医生。号敷水处士。精通医术,平时常以药济人。据载1004~1007年(景德年间)曾奉召为万安太后治病。

  • 狂汗

    证名。见《温疫论》。是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多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故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