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汇编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证名。即白眼痛。《审视瑶函》卷三:“白眼痛有表里等症,或疼极而痛,从外走内者,宜温之散之;有不红肿而涩痛者,火伏气分,泻白散为主;有白珠变青蓝色,乃郁邪蒸逼,走散珠中,亟宜调气以养之。”详白眼痛条。
人体部位名。指贲门部位。《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还循胃口。”
食疗著作。1卷。清·王士雄撰。刊于1861年。本书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对各药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详细的说明。现有《潜斋医书五种》本。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劳复证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热病劳复候》。参见劳复、温病劳复条。
病证名。指因情志触发,气逆于上所致的头痛。见《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症见头痛,头目昏眩,胸腹胀满,呕吐酸水等。治宜理气解郁,可用芎乌散加味。参见头痛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无莿根,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食物辑要》、《痧疹辨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