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参见实热证条。
证名。指阳气虚弱所致的证候。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症见面少华,食欲不振,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沉迟缓弱等。治宜温补为主。选用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方。参见虚证、寒证条。
【介绍】:见朱栋隆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见《石雅》。为云母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涌泉,见该条。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病证名。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治宜桂枝加芍药汤等。参见五脏疟条。
参肺肾两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