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活幼心书》。指双目流血。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谓其发病“乃胎热胎火所致。”目为肝窍,血乃心液,火灼心肝,迫血上溢,故成此证。治宜凉肝泻心之剂。
古刺法。出《素问·缪刺论》,又称交经缪刺,指左侧有病取右侧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穴的交叉刺法。本法与巨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巨刺刺经,缪刺刺络。临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郁血的络脉为主。用以治疗络脉的病变。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机。见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竹凌霄之别名,详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铅粉、乌贼骨、阿胶珠各四十两,枯矾、龙骨各八十两,密陀僧二十两。为细末,粟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腹粟米汤送下。治肠胃虚滑,下利无度,赤白相杂,脐腹痛,里急
见《口齿类要》。水蛭即蚂蝗。误吞蚂蝗,急食蜂蜜以治之。
见《草药手册》。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出《新修本草》。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浮萍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