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指初发于腋下和两膀上。治宜梓木白皮三两,蓼叶三两,烧灰研细,以鸡子白调敷。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门。见该条。
证名。又称断泄。见《医宗金鉴》卷十九。详断泄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
【介绍】:见张正条。
舌苔黄而干燥。若苔黄干而薄,均匀布于舌面,多为外感化热,初入里而热伤津液。若黄厚而干,虽无芒刺糙裂,亦属内有实热(见《伤寒舌鉴》)。前者宜清热生津;后者当泻其实热。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即丝瓜络,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穴后1寸处。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分支,深部在颈内动、静脉网(有迷走神经、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主治夜盲,近视,远视,白内障;以及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