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毒痢

疫毒痢

病名。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危重者。见宋《史载之指南方》。亦称“疫痢”、“时疫痢”。《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已有“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的记载。多由疫毒流行,互相染易,壅滞肠道,燔灼气血所致。主要症候为发病急骤,高热呕吐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后重特甚,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便次频多,甚至昏迷痉厥。儿童每于未痢之前,即呈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喘促,脉微欲绝等危象。治法以清除肠积,凉血解毒开窍解痉为主。可用白头翁汤槟榔顺气丸当归银花汤犀角地黄汤紫雪丹等方。本病类似中毒性痢疾,及痢疾伴有严重脱水,电介质紊乱的重症患者。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参见疫痢条。

猜你喜欢

  • 马牙疳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马牙疳,初生小儿胎内受热,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即是。”即马牙。详该条。

  • 胸骨肋断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胸、肋骨伤折。详见胸骨伤条。

  • 犬噬人伤

    病名。即狗咬伤。出《五十二病方》。伤处皮肉破裂,血流不止、疼痛、肿胀。如失治,易溃流脓血。《五十二病方》治疗用热熨、用酒冲洗伤口。今临床多先清洁伤口,次以葱白煎汤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掺花蕊石散,

  • 行水

    治法。宣达气机、通调水道的一种利水化湿方法。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运湿,气化不行所致的水湿停滞病症。症见咳嗽气喘,小便不利,肿满身重,或兼有发热等。用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等方。

  • 赵学敏

    【生卒】:约1719~1805【介绍】:清代医家。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十八世纪。出身于富有家庭,爱好医药,勤于钻研,曾深入群众调查并采集医药,并实地栽培药材,参考大量有关文献,

  • 荆条果

    见《药材学》。为牡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 脓血痢

    病名。指痢下多脓血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又有脓血痢,凡脓血稠粘,里急后重,皆属于火。……易老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

  • 中焙(bèi 倍)舌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 乳肿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直者,以缺盆下于乳。因劳动则足腠理虚,受风邪,入于荣卫,荣卫否涩,气血不流,热结于乳,故令乳肿。其结肿不散。则成痈。”实为乳痈的早期症状。

  • 鲮鲤甲

    出《名医别录》。为穿山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