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病名。指痔因情绪刺激,起居不慎等因素而发者。《外科大成》卷二:“……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
证名。见《张氏医通·杂门》。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参见阴虚盗汗条。
即豨莶丸。见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类证治裁》卷七:“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然遗失
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甲子年为开始运算之年。《素问·五运行大论》:“首甲定运。”
见《丹溪心法》。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即五运三气。详该条。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