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保赤汇编条。
手太阳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药物发泡灸之一。用生大蒜捣烂成泥敷贴穴位上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1~3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虚劳,乳蛾等。
证名。否,通痞。指皮肤因寒邪凝聚、气血痞塞而引起的肿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皮肤否肿,腹满食减。”参见水肿、肤胀、鼓胀等条。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详各条。
【介绍】:传说中唐尧时期药学家,常在深山采药,有时也给人治病。
详脉从四时条。
【介绍】:宋代人。字华父。撰有《经验方》,佚。
病名。见《万病回春·哮吼》。即哮证。《医宗金鉴》卷四十一:“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古今医鉴》卷四:“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寒包热也。治法必用
辨证方法之一。即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病理变化,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如眩晕、震颤、抽搐多属于风;发热、烦躁、发狂、神昏多属于火等。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临床上常结合八纲辨证来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