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生熟地黄丸

生熟地黄丸

①《丹溪心法》卷四方。生地黄熟地黄玄参石斛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眉眶痛。②《审视瑶函》卷五方。川牛膝(酒制)、石斛、枳壳防风各六两,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半,杏仁羌活各四两,菊花一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黑豆三升,炒令烟尽为度,淬好酒六升,每用半盏,食前送下,或蒺藜煎汤送下。治肝虚目暗,膜入水轮,眼见黑花如豆,或见如蝇虫飞,或视物不明,混睛冷泪,翳膜遮睛。

猜你喜欢

  • 半产恶露不下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恶露不下。参见产后恶露不下条。

  • 心血瘀阻

    心血凝滞,脉道瘀塞的病证。多由心气虚或心阳虚,血运无力所致。亦可因情绪激动,或劳累受寒,痰浊凝聚等而诱发。症见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常牵引至臂内侧,尤以左臂为多见。病轻者痛势不剧,时作时止,重者并

  • 鸡冠疮

    病证名。见清·崔秉铣《妇科宗主》。指阴挺脱出红肿溃破者。外用《妇科宗主》方:飞矾、铜绿、五味、雄黄、桃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五钱,以方内雄黄为衣,每周一丸纳阴中。

  • 眼昏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 胎赤眼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 承光

    经穴名。代号BL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5寸,再旁开1.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寸,再旁开1.5寸(《针灸甲乙经》);或在头正中线

  • 香油

    出《物类相感志》。为麻油之别名。详该条。

  • 张筱衫

    【介绍】:清代医家。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属江苏扬州)人。编辑有《厘正按摩要术》、《痧喉正义》、《鬻婴提要》等书。《厘正按摩要术》系据周于蕃之《推拿要诀》一书改编,其中所述注重诊胸腹之

  • 小儿诸热

    病证名,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都能引起发热,并且感邪之后,最易化热,热甚则伤阴,阴损及阳。所以,小儿发热的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

  • 于溥泽

    【生卒】:1745~1804【介绍】:清医学家。字皆霖。山东平度人。举人,尚考据之学。中年潜心医学,从师黄元御。因感《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二书“错乱残缺”,乃捡《脉经》等诸家书参互考订,撰《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