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两骨相连接处。详关节条。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即胃脘痈。见该条。
见《药品化义》。为紫苏梗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是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型症状的概况。原载于《永类钤方》。即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多因跌打、压轧所伤。或伤一骨,或伤数骨,临床以腕舟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或腕缝错开,活动受限。一般断端很少移位,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医者双手握其手背轻轻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含羞草,详该条。
即月经。出《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轸式》。
【介绍】:见孙一奎条。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甘、辛味的药性是向外向上发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主升散,故无降。但亦有例外,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均有降气作用。
见《广西中药志》。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