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栝蒌仁一两,青黛三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含化。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见《外台秘要》卷七方。即走马汤,见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手心毒。见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经闭。详该条。
【介绍】:见程国彭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1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针灸大成》)。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宋代医家。别号砥镜老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与当代名医陈无择共同商讨医理。他对朱肱关于伤寒学的论述持有不同意见,著《拟进活人参同余议》加以述评;还撰有《拟进太平惠民和
见《本草纲目》。为油桐子之简称,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