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嗽

热嗽

病名。指邪热犯肺或积热伤肺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满,将息伤热,积热所成,故致热嗽。”《圣济总录·咳嗽门》:“热嗽之状,嗽而少涎。由邪热熏于上焦,客于肺经,使津液内燥,搏于咽嗌喉咙不利,随其呼吸而咳嗽也。”《证治要诀》卷六:“热嗽,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缕,或带血腥臭,或坚如蛎肉。”方用金沸草散旋覆汤等。亦有伤于暑热所致者。《洁古家珍·咳嗽》:“夏月嗽而发寒热者,谓热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热嗽,伤于暑热而得嗽也,其脉数,必兼口燥声嘶烦热引饮,或吐涎沫,甚至咯血,宜洗肺散,芩半丸,黄连化痰丸。”又指咳嗽饮水暂止,或酒后嗽甚者。《赤水玄珠》卷七:“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热嗽以小柴胡汤。”又:“凡饮酒后嗽甚者,热嗽也。”参见热痰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等条。

猜你喜欢

  • 足胫冷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

  • 胳却

    【介绍】:见络却条。

  • 大丹直指

    气功学专著,元·邱处机述,二卷。此书用图、诀等阐述内丹理论及行功方法,其说接近《钟离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认为人须“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气烹

  • 胞脏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

  • 阴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灵枢·脉度》:“(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

  • 指甲草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佛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 外科枢要

    书名。4卷。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卷1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2~3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4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有《薛氏医案》本。

  • 油捻子

    见《卫济宝书》卷上:“当决之,决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去,可以尽毒。”即在药捻子上润以油类的使用方法。见捻子条。

  • 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下肢踝以下部分,由踝、跖、趾组成,上接胫。

  • 鲤鲮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当归尾五钱,大黄、荆芥、桔梗、炙乳香、炙没药各二钱,黄芩、连翘各三钱,防风、羌活各二钱五分,朱砂一钱五分,全蝎一钱,蝉蜕二十个,僵蚕二十五条,黄明胶(土炒)一两,雄黄七分,蜈蚣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