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阳虚不能作汗之证。《伤寒论大全》卷四:“头痛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治宜再造散。参见亡阳证等条。
《疡医大全》卷七方。又名醉消散。黑牵牛子(头末)、母丁香、何首乌、槟榔、荆芥、三棱(醋炒)、莪术(醋炒)、熟地黄、巴豆、五灵脂、大黄、白豆蔻仁、桂枝、穿山甲、当归、赤芍药、川乌、小茴香、草乌、炒杏仁、
书名。6卷。清·周学海撰于1891年。作者汇集读书、临症之笔记而成。卷1证治总论;卷2形气、脉法类;卷3~4证治类,列各种病症证治;卷5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6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
【介绍】:见陈元赟条。
【生卒】:约1156~1228【介绍】: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子和,自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人。精通医术,继承刘完素的学术思想,用药多偏于寒凉,并擅长用汗、吐、下三法。认
即《珊瑚验方》,详该条。
指腰脊萎软不举,步履艰难之症。因精髓衰少,骨骼枯萎所致。《素问·瘘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脾胃论》卷中:“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寿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泛指时愈时发的漏症,漏孔时出脓水者。
病证名。指感受暑气所致的头痛。《世医得效方》卷二:“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症见头胀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面垢,舌苔腻或黄腻,脉微带数。治宜清暑渗湿,方用香薷散加茵陈、黄连、车前子等。参见头痛条。
舌干燥、暗晦如煮熟猪肝色。为津气俱竭,属危重凶险之候(见《望诊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