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牛尾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为眼睑时时眨动的证候。《审视瑶函》谓本症有四:①两目连劄,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②有雀目眼劄,服煮肝饮兼四味肥儿丸。③有发搐目劄,属肝胆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继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指由多种因素所致之咽痒;或同时伴有咽干,咽痛之证。本病之病因不一,或来自风寒、风热之外袭;或因胃家实热之薰蒸;或源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等,但总因于火。临症更应详辨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①见《浙江民间草药》。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白花蛇舌草之简称。③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瓶尔小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指少腹胀满。出《素问·标本病传论》。详腹胀、小腹满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盘肠生。详该条。
出《石药尔雅》。即胡桐泪,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