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1伤寒、温病证治;温病证治主要参考《温病条辨》。卷2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儿、
病证名。指小儿大病瘥后因劳倦而复发,见《婴童百问》。如劳复而寒热往来,胸胁满痛,呕吐烦渴者,宜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生卒】:1808~1866?【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孟英。浙江钱塘人,曾迁居杭州、上海。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少年时家贫,当过盐行会计,边钻研医学。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为我国近代较有影响的
书名。清·王九峰撰于清嘉庆年间。全书分阴亏、血症等16门。王氏以治内科妇科虚证为多,治法以调理见长。
见《中药材手册》。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唇风。详该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四十六。指患疮疡期间又发痉者,是一种危候。多由失血过多或热毒伤阴,筋失所养而致。证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等。宜辨证施治。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治宜桔梗、麻黄、豆豉。”参见五脏郁证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