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赤水玄珠》卷七。即神秘汤第二方,见神秘汤条。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白芷、酒黄芩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送下。治风热挟痰而致的眉棱骨痛。
即瘛疭。详该条。
从出生到一个月内为初生儿。《千金要方》卷二十九·灸例第六命名为新生儿。此期小儿初离母体,形气未充,肌肤嫩弱,开始在新的环境中接触外界事物,应特别注意寒温调护,以防感邪致病。
即八段锦。详该条。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指鼻涕清稀如水,喷嚏频频。参见鼽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幼时所患目珠偏斜,视亦不正,至长不能愈者。患非一端,有因脆嫩之时,目病风热,攻损脑筋急缩者;有因惊风天吊带转筋络,失于散治风热,遂致凝滞经络而定者;有因小儿眠之牖下亮处
证名。疰亦作注。指邪毒疠气传注心包所致的心痛。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凡人将理失度,阴阳俱虚,血气不足,复因风寒暑湿客忤邪恶之气,乘虚入于肌体,流注经络,伏留脏腑,毒击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