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齿衄。详该条。《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不外阴火内燔,冲激阳明……方用大熟地二两、麦冬三钱、上桂一钱、炮姜五分、淮牛膝三钱、粉甘草二钱、附片一钱。煎浓冷饮。”
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病名。指痢疾由感受暑邪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热痢与暑痢,似同而异。背寒,齿干,面垢,烦悗,燥渴引饮,皆暑症。”《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①治感冒高热,
见医学粹精条。
见伤寒六书条。
病证名。指月经色淡,质稀如水。由气血俱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人参、甘草、肉桂、当归、川芎、香附。或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香附;腹痛加阿胶、艾叶、延胡索;虚甚者,加生姜、附子。
病名。《千金要方》卷五:“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之畸形较著者。详手掌根出臼条。
病证名。指在行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详逆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