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风。详见该条。
出《理虚元鉴》。指治疗虚劳病证,禁用燥烈、伐气、苦寒的药物。
【介绍】:见淳于意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外科灸法论粹新书》1卷,佚。
【介绍】:见昝殷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指六腑在下肢部的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根据“合治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系心经实火所致。《审视瑶函》:“此症大眥之间生一漏,时流血而色紫晕。”参见漏睛疮条。
病名。即喉痹。《本草纲目》马鞭草附方:“马喉痹风,躁肿连颊,吐血数者。马鞭草一握,勿见风,截去两头,捣汁饮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