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病名。疟疾之一。《证治汇补·疟疾》:“痰疟,因夏月多食瓜果油面,郁结成痰,热多寒少,头疼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寸口脉浮大者,吐之;关脉弦滑者,化之;若胸满热多,大便燥实,大柴胡汤下之。”《杂病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疡医大全》:“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即震耳。详该条。
熄风法之一种,与镇肝熄风同义。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病人头部掣痛、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肢体发麻或震颤、舌头发硬、舌体偏斜抖动、语言不清,甚至突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可用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赤水玄珠》。指经期。
【介绍】:金代医生,曾任太医院保全郎。1168年(大定八年)曾赴西夏为大臣任得敬治病。
出《南方草木状》。为素馨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