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心、脾、肾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寒,误用攻下法所致。如症见恶寒无汗、发热,又见神乏气短、纳呆肢倦、心悸腰痛、舌白脉浮等。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见广嗣纪要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痢伴有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的症候。治宜温中止痢之剂。
【介绍】:见忽泰必烈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出《千金翼方》。为瓜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