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产后出现类似伤寒太阳、少阳二阳经的症候。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所致,与外感的病症不同。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七日内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勿专作太阳证治之以麻黄汤;发热头痛胁痛,勿专做少阳证治之以柴胡
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如促、结、代脉、初持往往不易发现,须久持方向诊察清楚。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耳风毒受在心经。”多由心肝经血热所致。其症耳内流脓带红色,耳鸣,听力下降等。治宜清热凉血,排脓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风耳条。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指导致绝产的十二种病症。《千金要方》卷四:“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藏坚,六曰藏癖,七曰阴阳患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藏闭,十一曰五藏痠痛,十二曰梦与鬼交。”宜服龙骨散(
①位于眼的外下方,在颜面部隆起的部分。《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斜络于颧。”②骨名。即颧骨。
①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失枕。详该条。②经外奇穴名。别名项强。①位于手背,当第二、三掌骨间隙的前1/3与中1/3交点处,或平指掌关节后0.5寸取穴。②一说位于天容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前者有第
推拿手法。操作同击法,用力较重。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眼反、唇反、舌反、项反、脚反。为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
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