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疟七宝饮
即七宝散第一方,见七宝散条。
即七宝散第一方,见七宝散条。
病证名。吐血多因素体阳热偏盛,乳食不当,郁而化热,热乘于血,血热妄行,随气上逆而成。《幼幼集成》:“胃中积热,火逼其血而妄行,故从口吐出,宜清其胃火。”用犀角地黄汤合四生散。如突然吐血,面色苍白者,为
燥邪致病出现之火毒病证。如目赤痛、眥疡、咽喉痛等。《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在泉,燥毒不生。”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与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
【介绍】:唐代眼科医生。扬州(今江苏扬州)人。与谭简同为当时眼科名医。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悬痈。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