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证的一种。《张氏医通·脱》:“上脱者,皆是思虑伤神,其人多汗,面如渥丹,妄见妄闻,如有神灵,闭目转盼,觉身非己有,恍若离魂者然。”详脱条。
证候名。多由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膨胀,舌淡胖,苔白滑
《审视瑶函》卷三方。细辛、人参各一钱,赤芍药、川芎(酒炒)、牛膝(酒炒)、石决明(醋煅)、生地黄、山药、知母、白蒺藜、当归尾、防风各八分,五味子十粒。水煎服。治血灌瞳神。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
出《神农本草经》。即绝育。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九焦,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生卒】:1902~1981【介绍】:字蔚春。江苏吴江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曾受丁甘仁指教,后回故里震泽镇悬壶。1931年任上海中医学校校教务长。1955年后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生卒】:十二世纪中期【介绍】:宋代医家。宁海(今浙江宁海)人。任桐城(今属安徽)县尉时,因见当地巫术盛行,不信医药,曾发动医家主持编校医书,撰成《伤寒救俗方》一书,在普及医药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即小儿伤积。《活幼心书》:“小儿所患积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积中脘,外为风寒所伤,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