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怀少集

怀少集

儿科著作。13卷。清·王世隆撰。刊于1758年。作者在整理前代儿科学成就的同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写成本书。卷1为诊治总论;卷2~10分述200余种儿科病证的证治;卷11~12为痘科;卷13为麻科。

猜你喜欢

  • 饥不能食

    指知饥而不能食的证候,多因邪结胸膈而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用瓜蒂散。”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医碥》卷二

  • 医法圆通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①证名。出《灵枢·口问》。又称呵欠、欠伸、呼欠。自觉困乏而伸腰呼气,常发生在过度疲劳时。如经常呵欠,称数欠,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充、精不养神的表现。《灵枢·九针》:“肾主欠。”治宜益精补肾。②不足、短少

  • 循经感传现象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 史以甲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仁。江苏江都人。年轻时从名医袁秦邮学医,长于脉诊。著有《伤寒正宗》一书(1678),主要是对张仲景著述的注释,并附许叔微、王好古、庞安时等名家的论述。

  • 心经失血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由惊恐或劳心过度所致。症见咯出血丝或小量鲜血,胸膈隐隐牵痛,懊憹嘈杂。治宜补心养营,方如茯苓补心汤、五神汤、天门冬汤等方,以及丹参、麦冬、山药、当归、生地等药。参见失血条

  • 寿世保元

    书名。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医案。解放后有排印本。

  • 胎倦

    病名。见《郑氏女科秘传万金方》。指孕后倦怠,疲乏无力。多因孕后气血两亏,又因血聚养胎,母血益虚,以致四肢无力,遍身酸懒,羸瘦倦怠,不思饮食,精神短少,形容憔悴。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

  • 胻骨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

  • 橡子

    出《庄子》司马彪注。即橡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