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脾气虚。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乾。陕西三原人。研究医书,间或为人治病。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即手第四指。又称小指次指。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病证名。指由寒邪外束,痰热内积,肺气壅阻所致的气喘。《赤水玄珠·喘门》:“喘凡遇冬而发,此寒包热也。”《张氏医通·喘》:“寒郁热邪而喘,中有积痰,遇冷即发。”临床表现,一般多见恶寒无汗,咳嗽气喘,胸中
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
见圣济总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