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风邪郁积于肺,复感寒邪而致的咳嗽。参见寒嗽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其形如癣,皮肤干燥,瘙痒,破流血水,淋漓秽臭。
见吴本立《痢证汇参》卷二。即燥热痢。详见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肩风毒。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黑夜精明证。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