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齁(hōu 侯)喘

小儿齁(hōu 侯)喘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猜你喜欢

  • 舌上生菌

    病名。《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上生菌,此恶症也。初起如豆,渐大如菌,疼痛红烂,由心脾热毒所致。”即舌癌。参见舌岩条。

  • 十二经别

    出《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走向体腔、头面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离、合、出、入四字概括,即从四肢部的本经别离(离),进入体腔(入),浅出体表(出)而上头项,然后阴经的经别归向与相

  • 产后忿怒

    病证名。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多因产后失血,肝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所致。症见胸膈不舒,多怒等。治宜生化汤去桃仁加木香末二分。若轻产重气,偏用香附、乌药、枳壳之类,则元气反损,满闷益增。

  • 恶实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天吊瓜

    见《滇南本草》。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 经来臭如腐肉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乃血弱,更伤热物。譬如沟渠水干,天气无雨,久则臭也。身衰旧血少,新血不生,则臭如夏月腐肉。宜服龙骨丸(龙骨、海螵蛸、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芩、茯苓、牡蛎),兼服通瘀散

  • 牙痛穴

    经外奇穴名。位于手掌侧面,当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之中点处。主治牙痛,下颌关节痛。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寸(图24)。图24

  • 心主舌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

  • 本草求真

    药物学著作。10卷。清·黄宫绣撰。刊于1769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卷1~7,将药物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和食物七类。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下篇为卷8~9,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

  • 痰积

    九积之一。见《儒门事亲》卷三。指痰浊凝聚胸膈而成的积证。《医碥·积聚》:“痰积,证见麻木眩晕,痞闷嘈杂,其人平素多痰。”可伴见涕唾稠粘,咳咯难出,胸间隐痛,咽门至胃脘窄狭如线,目眩,头旋,腹中累累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