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病证名,亦称小儿吐。本症多由乳食过多,停滞中脘,损伤胃气,不能运化所致。《圣济总录》:“小儿呕吐者,脾胃不和也。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饮乳;或因乳食中伤冷,令儿饮之,皆致呕吐。”此外,还有因感触惊异,蛔虫内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名冷涎泛、冷痫。因痰饮伏于中脘所致。症见胸闷恶心,泛吐痰涎,遇冷即发。治宜温化痰饮。用吴茱萸汤、旋复花汤、新法半夏汤、挝脾汤等方。参见痰饮呕吐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等。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黑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