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经病

太阳经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经证。一般指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伤寒溯源集·太阳经纲领》:“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夹督脉而行。风寒客之,故头项强痛也,风寒在表则恶寒。”《医学心悟·太阳经证》:“太阳经病,头痛发热项脊强,身体痛,鼻鸣干呕恶风自汗,脉浮缓者,名曰中风。宜解肌,桂枝汤主之。若前证悉具,恶寒,无汗,脉浮紧,或喘嗽者,名曰伤寒。宜发表,麻黄汤主之。”太阳经病,由于邪未入里,大多二便如常,口亦不渴,故均用辛温解表法

猜你喜欢

  • 月事不通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经闭,详该条。

  • 保和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九转金丹

    即九转之丹,详该条。

  • 钱悌

    【介绍】:参见钱瑛条。

  • 七疝

    指七种疝病。历代有各种说法:①《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马莳注:“七疝乃五脏疝及狐疝、癫疝也。”②《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气疝、盘疝、胕疝、

  •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

    书名。8卷。明·张吾仁撰。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旁参诸家学术经验撰成此书,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刊于1666年。本书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选方比较广泛,颇多经验之谈。但对于病证的

  • 韦慈藏

    【生卒】:644~741?【介绍】:唐代医生。名讯。京兆(今陕西境内)人。善医术。武则天执政时(648年),曾为侍御医,龙景中(707~709年)任主管宫庭饮食的官员——光禄卿。晚年辞官归里,为人治病

  • 血胀

    鼓胀之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

  • 泡水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羊水。

  • 云林神彀

    综合性医书。4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