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治法之一。①指阻塞不通的病证用补益固涩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详塞因塞用条。②外治法之一。即塞法。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窌穴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 泽夭

    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润泽与枯槁,以推断疾病的预后。《望诊遵经》:“泽者主生,夭者主死。将夭而渐泽者,精神复盛,先泽而渐夭者,血气益衰。”

  • 曹家达

    【介绍】:见曹颖甫条。

  • 鬾乳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幼幼集成》:“儿将周岁,母复有娠,儿饮其乳,谓之鬾乳。”因为“母既妊娠,精华下荫,冲任之脉,不能上行,气则壅而为热,血则郁而为毒。”儿饮这种乳汁,所以易患鬾病。详继病条

  • 食呕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证治要决》卷六:“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

  • 野山豆根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胡枝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伤寒论》方。又名桂枝新加汤。桂枝、人参各三两,芍药、生姜各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 脚根风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脚根喉风。详该条。

  • 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循经性疼痛”;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冷、热、痒、酸胀、蚁走样、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

  • 狼咬伤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伤处多皮破肉绽、甚则筋骨撕断,出血不止,严重者可致死。轻者以干姜末或胡椒末敷伤口,重证可按金疮治之。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救治。参见金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