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即虎刺,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通小。即小腹痛。详该条。亦指小腹两旁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
书名。1卷。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撰年不详。书中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文,结合
痧证之一。系霍乱的俗称。因患时吐泻交作,血液停滞,手指螺纹下陷故名。本证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之重度脱水。
证名。指眩晕由风火相搏所致者。属火冲眩晕之一。《症因脉治·火冲眩晕》:“言风主乎动,木旺火生,则为旋转,此五志厥阳之火上冲,而为实火眩晕之症。”《杂症会心录·眩运》:“若实火眩运者,其人必强健,其症必
①音gē。①人的上肢如胳臂,胳膊等。参见胳膊条。②腋下。《广雅·释亲》:“胳谓之腋。”②音gé。同骼,详骨骼条。③作络解。《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得气也。”
【介绍】:见严观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百部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