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癣

喉癣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名天白蚁肺花疮。喉癣发于咽喉咽喉生疮或腐溃。以其形似苔藓故名。多由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而成。《景岳全书》:“喉癣证,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证则满喉生疮红痛,久不能愈,此实水亏虚火证也。”②过食炒煎炙煿,醇酒厚味,胃中积热胃火蒸肺所致。《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癣咽干生苔藓,初痒时增燥裂疼,过饮药酒五辛火,霉烂延开蚁蛀形。”③杨梅疮毒上冲,结于咽喉,亦可发喉癣。其症咽喉初觉干燥,痒而微痛,上有青白斑点,或如芥子大,或如绿豆大,或色暗晦,满喉红丝缠绕。“如哥窰纹,如秋海棠叶背后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日久渐腐烂,腐衣叠若苔藓,吞咽疼痛,晨轻暮重,至夜尤甚,潮热盗汗,声音嘶哑。治法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四物汤等加减。清热解毒、利咽喉。用广笔鼠粘汤加减。清血解毒。可选用杨梅一剂散外吹凤凰散(凤凰衣儿茶胆南星橄榄核等分,为细末,每二钱加冰片三分)。

猜你喜欢

  • 蠲痹通络

    针对营卫两亏,风寒湿痹阻关节、肌肉或经络的治法。症见身体烦疼,项背拘急,举动艰难及手足麻痹。用黄芪、甘草、当归、赤芍、防风、羌活、姜黄等药,常用方如蠲痹汤。

  • 青风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青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多由肝肾阴虚,风火升扰所致。“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矇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

  • 醉头风

    病名。痰饮眩晕的别称。《循经考穴编·足少阳之经》:“痰饮头晕,呕吐不已,恶闻人声,名曰醉头风。”详痰饮眩晕、痰晕条。

  • 心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心黄者,目赤,舌上生疮,心闷喘急,多言无度,或笑或嗔,微微汗出,口干舌短,起卧不安,神思恍惚,小便赤难,心下胀满,状如风火,悲哭,手乱捻物者难治。”治法用生地

  • 初生口噤

    出《全幼心鉴》。即脐风。详该条。

  • 芦中人

    【介绍】:见卢之颐条。

  • 风晕

    病证名。《东医宝鉴·外形篇》:“风晕,伤风眩晕,恶风自汗,或素有头风而发作。宜川芎散、芎散。”参见眩晕、伤风眩晕条。

  • 漏下赤候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之血色赤,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 大腹痛

    病证名。指脐以上腹部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证治汇补》:“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

  • 阳中隐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之症。本法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