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欠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六吕之一。详六律、六吕条。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①见《救荒本草》。为望江南子之别名。②见《本草原始》。即槐角。各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掐之,止吐血。
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厥阴。《素问·经脉别论》:“一阴至,厥阴之治也。”②三阴经联合之称。《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病名。见《银海精微》。为暴风客热之俗称,详该条。
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可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审视瑶函》卷三方。又名定志丸。人参二钱,天门冬、炒石菖蒲、远志、麦门冬、予知子各一两,茯苓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二钱为衣,每服一钱五分,茶水或开水送下。治目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