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生篇》。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脱囊,详该条。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古代养生的一个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惔又作恬淡,是指生活淡泊质朴,虚无是指心境清静而无杂念妄求。
证名。指心烦不宁,似有冤苦难言之状。以实热证较为多见,亦有因虚热而致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证治准绳·杂病》:“不论(眼之)何部生漏,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流水作青黑色或腥臭不可闻,日间则稍可,非若他证之长流,乃幽阴中有伏隐之火随气升而来,故遇阴分即病重,治当温而清之。”宜黄芪汤
病证名。《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后世多认为属寒。治宜温中散寒,可用干姜附子汤等方。参见寒泄条。
即心火炽盛,灼伤肺阴。参见火盛刑金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即火喘。又名火炎肺胃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