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陈

发陈

生机勃发,推陈出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猜你喜欢

  • 心热病

    证名。①指心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②指心痈。《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痈,心热病也。经曰:诸痛痒疮疡,

  • 火位

    运气术语,君火相火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白睛浮壅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 伤寒论后条辨直解

    见伤寒论后条辨条。

  • 太乙玉枢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

  • 积症盗汗

    病证名。《幼科类萃·诸汗治法》:“小儿无疾,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症盗汗,脾冷所致。”宜先服三棱散消积,次用益黄散温服。

  • 五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 趾骨

    解剖学同名骨。趾二节,余趾皆三节。

  • 哺乳疳

    病证名。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小儿长期缺乏营养,或乳食伤脾,均能导致脾胃积热,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症见形体消瘦,毛发痿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头骨不合等症。治宜健脾利

  • 舌萎

    证名。指舌体萎废,不能自由转动。《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即舌痿,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