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外科真诠》。草乌五钱,白芷一两,龙骨一钱五分,五倍子四两。先将前三味搥碎,入五倍子同炒焦,只用五倍子研细,香油调刷患处。治甲疽,症见足趾甲旁,胬肉高突,时流黄水,疼痛难忍。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省晋江专区民卫组《中草药手册》。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黑苔不多而润,舌不甚红,多为脾虚有湿;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直肠泻。《医宗必读·泄泻》:“直肠泄,食方入口而即下。”详直肠泻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即硝石矾石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