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中的一种。
出《医说》引《锁碎录》。一指月经,二指经期。
见《救荒本草》。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①指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大椎穴)的部位。《灵枢·骨度》:“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②骨名。指脊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者,……其骨一名脊骨,……共二十一节,下尽尻骨之端。”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字元平。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即八风穴。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杜衡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