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列缺

列缺

经穴名。代号:LU7。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位于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去腕半寸”(《灵枢·经脉》):“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腕无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46)

图46

猜你喜欢

  • 闪腰岔气

    病证名。为腰部急性筋肉扭、挫伤,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跌闪、扭挫或搬重物用力不当,伤及腰部及胸椎下段,使经络气血郁闭所致。症见腰部疼痛难忍,不能俯仰、转侧,局部无红肿,但有窜痛感。治宜行气通络。内服

  • 外感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 小儿痘疹方论

    书名,1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源,次论治法,后辑录有关痘疹的效方,文字简要。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癞头疮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 软杆子水黄连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 冲气犯心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气逆上冲,正在心端。下之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皆冲气犯心,心受其害,且汗下则心液泄,故见如是等症也。宜甘李根汤。”参见冲脉病

  • 牙衄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齿衄。详该条。

  • 韩终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韩终采药诗》,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曾予引用。

  • 涌泉痈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 本草经

    见神农本草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