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KI2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二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肋间神经痛
【介绍】:见郭志邃条。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见国医百家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藿香汤第三方,见藿香汤条。
恶寒战栗。《素问·风论》:“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作池头。即温溜,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清·邵登瀛撰。刊于1815年。作者鉴于冬温、春温、温疫、湿温于盛行时常夹杂温毒病证,遂参酌吴又可、喻嘉言二家之说,旁集有关医著编成。邵氏于温毒、疫病证治阐述尤详。书后附列治疗方剂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人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