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寿夭刚柔》:“刺有三变,……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内经太素》名三变刺。具体方法为“刺营者出血”,放除郁血;“刺卫者出气”,疏泄邪气;“刺寒痹者内热”,除针刺外
【生卒】:1860~1933【介绍】:清末至民国间医家。字寿甫。河北盐山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医学。民国初年,曾在国民党军阀统治的部队里任军医正数年。后又转回医界,在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
简称谷气,详该条。
病证名。在麻疹的病变过程中,由于再感热毒之邪,入于营分,内陷心包所致。症见疹色紫黯,稠密成片,高热烦渴,谵妄神昏,抽搐、撮空,舌质红绛起刺;毒入血分,则口鼻及二便出血,见于麻疹并发其他严重感染。治宜清
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又名穿腮。即骨槽风。详该条。
病名。多由阳明火毒蕴积,痰毒上冲所致。症见两腮下红肿生核,初在一边,渐延及两腮,并肿溃透入口内者。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散结。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芷、桔梗、乳香、没药等。外吹冰片散。
【介绍】:见张孝培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川贝母之简称,详该条。